2018年6月14日上午, 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办,浙江大学历史系承办的“人文与科学”系列讲座第九讲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历史楼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加拿大维多利亚历史系陈忠平教授作了主题为“康有为的网络革命及其跨国女权组织”的主旨报告。讲座由浙江大学历史系徐立望副教授主持,历史系陈群元博士及本系学生、校外学者参与了此次学术交流。
陈忠平教授首先以“网络”概念为切口,介绍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网络现象及其理论,并提出了传统的网络分析理论是从关系密度(Density)、联系程度(Connectivity)、向心程度(Centrality)。传统的网络分析理论在揭示了个人以及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同时,也有偏重人际关系、轻视制度化关系(组织、规范、程序化关系)的缺陷。在对此理论考察的基础上,陈忠平教授在他的著作《近代中国的网络革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11)中提出“人际性+制度性”关系的社团网络的概念,并认为,网络发展的动力和意义在于关系的制度化(组织化、规范化及正式化等等)、扩大化、多元化及网络成员之间的互动强化。
在此网络分析框架下,陈忠平教授接下来就主题进行具体历史语境的解读。康有为首先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运动,包括熟知的公车上书、倡设制度局、不缠足会等等。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日本,后因清廷与日本交涉,不准康有为留日。于是康有为便拿着日本外务省的旅费辗转抵加拿大,在维多利亚、温哥华等地进行演讲,号召海内外华人团结一致、改革中国与海外华侨社会、倡立全球华人公司、保商会等。在动员美国政府失败后,康有为于6月又回到加拿大与李福基共创保皇会(原为保商会),保皇会的纲领是“保皇(光绪皇帝)、保国、保黄种”,康有为任会长,李福基任副会长。就保皇会1899年诞生地――华人戏院,对此陈忠平教授也提出了怀疑,因为华人戏院实际建造是在1905年。
立足于保皇会,康有为和华侨发动了首次全球社团网络革命。保皇会具有制度化、扩大化、多样化的特点,同时在具体事件上可以看出保皇会所建构的全球社团网络之间的互动强化,以1905年保皇会领导全球华人抵制美货、反对民族歧视运动为例,同年5月保皇会地下资助的上海《时报》与上海商务总会发动抵制,6月康有为就两见罗斯福总统,后者随后下达了善待华人行政命令。这种互动强化也体现着全球社团网络发展的动力和意义。
与一般认为的是革命党导致了保皇会的衰败不同,陈忠平教授认为,光绪皇帝去世给原本纲领之一为“保皇”的保皇会带去了冲击,再加之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保皇会在各地投资的衰败又给保皇会蒙上了一层阴影。伴随着保皇派的衰败,康有为本身在保皇会内部的声誉和地位也有所下降。有两件事导致了这个结果:1909年与叶恩香港商务公司及温哥华保皇会的冲突;同年与叶恩争夺广西振华公司及刘世骥的暗杀。
紧接着,陈忠平教授提到了主题的另一部分“康有为、康同璧及最早华人妇女跨国政治网络”。陈忠平教授首先介绍了现存的一些有关康同璧(康有为次女)的资料,再根据时间顺序介绍了康同璧的女权理论发展,以及先后在维多利亚、温哥华、艾斯托尼亚、芝加哥、纽约、波士顿、洛杉矶等地创立保皇女会的实践。其中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国家兴亡,男女同责任”;二是1905年12月在温哥华保皇总会讨论女会员的选举权。但是康有为本身的私人生活与其对女权的提倡也有矛盾之处。
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王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