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8日,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系列讲座第41讲“莎士比亚、亚洲和世界文学”在线上顺利举行,该讲座也是围绕郝田虎教授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弥尔顿作品整理、翻译与研究”的第六次学术对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王欣教授应邀主持了本次讲座。
本讲座采用实时学术对谈的新形式,将学界相关热点和前沿动态展现给听众。主持人首先介绍了对谈嘉宾。David Damrosch教授是哈佛大学比较文学讲座教授,哈佛大学世界文学研究院主任,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郝田虎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主任,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23-24)。
讲座伊始,Damrosch教授率先引出话题,莎士比亚如何进入中国?他为何能在中国广泛流传?对此,郝教授在数据库提供的“新”材料的基础上,追溯了莎士比亚在中国的引介与传播,说明了莎剧故事改编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受众对西方戏剧的接受经历了一个过程。在两位教授关于小说的讨论中,Damrosch教授强调,当今世界文学研究除了小说应该更加关注戏剧和诗歌,而郝教授则认为英国中世纪小说以诗体形式出现,在十八世纪又会倾向于与传统的史诗建立起联系。
随后Damrosch教授又问道,为何莎士比亚这位四百年前的作家能在当代享有巨大声望?郝田虎教授指出,全球范围内的翻译和传播对塑造莎翁的文学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贸易和市场也扮演着关键角色。两位教授继续讨论了莎士比亚的独特英国性以及莎剧在晚清中国的翻译和演出,尤其是广受欢迎的《威尼斯商人》。他们还针对莎士比亚在帝国主义扩张时期所代表的形象进行了谈论。在探讨莎翁作品在文学、教育、思想、文化等领域所引发的效应时,郝教授枚举各种“新”材料,深入评析了莎剧与中国(乃至印度)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关联,深得Damrosch教授的赞许。
在互动环节,两位教授对听众们的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本次学术对谈由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钟子逸基金资助,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高校和学术机构的三百余人参与,相关论述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反响。据悉,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与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的学术交流与合作。